Golang面向对象中易混淆的几个概念

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

篇外话:从事云计算后端项目非前端开发,若时间有限,值得深入接触的编程语言有4门:c/java/go/rust,若有余力,每个语言都可以深入接触。至于Python语言,可以利用其在配置脚本领域的优势,和bash,perl一样当配置脚本语言,工具语言使用,Python不太适合大型的后端项目开发。

Golang作为相对较晚出的一门语言,吸收了过往语言的不足和优点,在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,封装,继承,多态方面,自然也有不少有别于过往语言的独特设计和思想,本篇是有关golang面向对象的几个易混淆的常用的概念。

Go是否为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:是,也不是。 虽然Go语言可以通过定义类型和方法来实现面向对象的设计风格,但是Go是实际上并没有继承,类这一说法。本篇提到的golang的面向对象以及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,均省略了风格两字。

首先和python基本的面向对象的一段程序做个对比:

# 创建父类学校成员SchoolMember
class SchoolMember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:
        self.name = name
        self.age = age
    
    def tell(self):
        # 打印个人信息
        print('Name:"{}" Age:"{}"'.format(self.name, self.age), end=" ")


# 创建子类老师 Teacher
class Teacher(SchoolMember)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, salary):
        super().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 # 利用父类进行初始化
        self.salary = salary
    
    # 方法重写
    def tell(self):
        super().tell(self)
        print('Salary: {}'.format(self.salary))


# 创建子类学生Student
class Student(SchoolMember)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, score):
        super().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
        self.score = score
    
    def tell(self):
        super().tell(self)
        print('score: {}'.format(self.score))


teacher1 = Teacher("John", 44, "$60000")
student1 = Student("Mary", 12, 99)

teacher1.tell()  # 打印 Name:"John" Age:"44" Salary: $60000
student1.tell()  # Name:"Mary" Age:"12" score: 99
type A struct {
    Text string
    Name string
}
 
func (a *A) Say() {
    fmt.Printf("A::Say():%s\n", a.Text)
}
 
type B struct {
    A
    Name string
}
 
func (b *B) Say() {
    b.A.Say()
    fmt.Printf("B::Say():%s\n", b.Text)
}
 
func main() {
    b := B{A{"hello, world", "张三"}, "李四"}
 
    b.Say()
    fmt.Println("b的名字为:", b.Name)
 
    // 如果要显示 B 的 Name 值
    fmt.Println("b的名字为:", b.A.Name)
}
  • 结构体相当于python,java中的类class,Text和Name相当于类中的成员变量,(a *A) Say()中的a是A结构体变量作为方法接收器,实现了类的成员方法。这里A一般用指针A,原因在下面。
  • B继承A,子类可以调用父类的方法也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方法,Say()后面写不同的参数就实现了多态。
  • A放在B结构体中用匿名方式更简洁,是推荐做法。写成a A的话,子类调用父类需要将b.A.Name改成b.a.Name
  • 实现类的成员方法的方法接收器,有些人喜欢用self,this,想和python,java统一起来,我是不建议用,原因在下面。
  • 一叶而知秋,从面向对象的实现上的对比就看出来了,go开发效率太高了,开发太灵活了。一般人接触过go后,今后的项目能用go开发的都优先用go。

方法接收器类型用结构体还是结构体指针

先要了解一件事:go语言中的结构体是值类型的,不是指针类型的。在Go语言中,除了map、slice和chan,所有类型(包括struct)都是值传递的。值传递包括函数参数传递,函数返回值赋值,其他赋值都是值传递。

明白这一点,下面的代码就很好理解:

type person struct {
    name string
    age int
}

// newPerson 返回一个结构体变量
func newPerson(name string,age int) person{
	ret := person{
		name: name,
		age: age,
	}
    // 在创建结构体时,返回其内存地址
	fmt.Printf("%p\n",&ret)
	return  ret
}

// newPerson2 返回一个结构体指针
func newPerson2(name string,age int) *person{
	ret := &person{
		name: name,
		age: age,
	}
    // 在创建结构体指针时,返回他储存的结构体的地址
	fmt.Printf("%p\n",ret)
	return ret
}

func main(){
    p1 := newPerson("张三", 1)
    fmt.Printf("%p\n", &p1)
    p2 := newPerson2("李四", 2)
    fmt.Printf("%p\n", p2)
	    
}
// // 以下是调用构造函数newPerson时,返回的结构体变量的地址
// 0xc000096460
// // 以下是调用构造函数newPerson时,创建的结构体实例的地址
// 0xc000096440
// // 以下是调用构造函数newPerson2时,返回的结构体指针的地址
// 0xc0000964a0
// // 以下是调用构造函数newPerson2时,创建的结构体指针的地址
// 0xc0000964a0

理解了上面的内容,就可以理解最上面的代码中(a *A) Say()实现了类的成员方法,只能用*A,不能用A。

先看下面的代码:

type MyStruct struct {
    Name string
}

func (s MyStruct) SetName1(name string) {
    s.Name = name
}

func (s *MyStruct) SetName2(name string) {
    s.Name = name
}

s是作为方法的接收器,s的行为就像s是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一样。其相当于:

篇外话:并不是只有结构体才能绑定方法,任何类型都可以绑定方法,只是我们这里介绍将方法绑定到结构体中。

func SetName1(s MyStruct, name string){
   s.Name = name
}

func SetName2(s *MyStruct,name string){
   s.Name = name
}

这样就很好理解了,为何,要写成类的成员方法一般用结构体指针类型。结构体方法是要将接收器定义成值,还是指针。这本质上与函数参数应该是值还是指针是同一个问题。

方法接收器为何不推荐用this,self

虽然看到不少人不少地方这么用,但还是不推荐。一方面this,self是面向对象的典型标识符,golang准确是面向对象风格的,不用这些,可以做很好的区分。另一方面,上面提到过,在golang中方法接收器其实是方法的第一个参数。若不是一般写法,就是方法接收器不是结构体指针,而是结构体的情形,那么不会对类中成员变量做任何修改,和this,self的意义完全不符,这时候用this,self会带到沟里去。

推荐做法就是用小写的单个缩写字母或多个缩写字母。

类的声明和初始化时候的内存分配问题

前面提到,在Go语言中,除了map、slice和chan,所有类型(包括struct)都是值传递的。map在文章map在golang的底层实现和源码分析提到:

// var countryCapitalMap map[string]string
// //countryCapitalMap = make(map[string]string)
// countryCapitalMap [ "France" ] = "巴黎"
// 若不加中间这句make,会报错

因为map是指针传递,不是值传递,var countryCapitalMap map[string]string,后直接新增key是会panic的,是因为还没有为这个map分配内存空间,加入key/value会panic。因为map是指针传递的,这种写法仅仅是声明不会完成初始化,会有panic的问题;若是值传递,这样的写法,是声明的同时完成对应数据类型的零值的初始化,就不会有此类panic的问题。

同理,结构体是值传递,但值传递的类型的指针是指针传递的,所以结构体指针是指针传递的。所以:

var m1 Member
m1.name = "小明" //正确用法,结构体字段初始化对应类型的零值

var m1 *Member
m1.name = "小明"//错误用法,未初始化,m1为nil

m1 = &Member{}
m1.name = "小明"//初始化后,结构体指针指向某个结构体地址,才能访问字段,为字段赋值。 

另外,使用Go内置new()函数,可以分配内存来初始化结构休,并返回分配的内存指针,因为已经初始化了,所以可以直接访问字段。

var m2 = new(Member)
m2.name = "小红"

类的成员变量的公有和私有问题

package member
type Member struct {
    id     int
    name   string
    email  string
    gender int
    age    int
}

package main

fun main(){
    var m = member.Member{1,"小明","xiaoming@163.com",1,18}//会引发panic错误
}

由于结构体的字段包外不可见,因此无法为字段赋初始值,无法按字段还是按索引赋值,都会引发panic错误。因此,如果想在一个包中访问另一个包中结构体的字段,则必须是大写字母开头的变量,即可导出的变量。这和python中用两个下划线,java中用private关键字的形式不同。

总结

本篇主要讲了结构体实现其他语言的类风格,继承风格(在Go语言中也没有继承的概念,Go语言的编程哲学里,推荐使用组合(组合,可以理解为定义一个结构体中,其字段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体,这样,不同的结构体就可以共用相同的字段。)的方式来达到代码复用效果。(另外,结构体不能包含自身,但可能包含指向自身的结构体指针。)),值传递和指针传递在结构体的应用,方法接收器,结构体的声明和初始化,一起共同实现golang的面向对象风格编程。

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可以邮件至 backendcloud@gmail.com